咳嗽咳痰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在临床检查时,医生还会要求我们留取痰液来做相应的检查,以便于查明病因,对症治疗。那么如何正确收取痰液,确保不受或者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呢?
痰液标本的正确收集
1.留取痰液时,先漱口。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注意要避免混入唾液和鼻咽的分泌物。
2.做痰细菌培养时,需要用无菌容器留取并且及时送检。
3.结核菌检查时,需留24小时的痰液。
4.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时,最好收集上午9-10点的痰液送检。
5.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学检查,一般要连续检查3次,必要时还会重复进行。
6.没有痰液或者少痰的时候,可以借助化痰药和物化来促进排痰。
7.昏迷患者可以用负压吸取痰液。
8.为了保证痰液的质量,必要时还可以借助支气管灌洗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
原来,一个简单的保留痰液还有这么多的注意事项,并且检查的项目不同,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一样,需要我们按照临床检验的需要去配合。
痰液一般检查
1.痰量
正常人是没有痰液的,或者仅仅有少量无色的黏液样痰液,并不影响我们的呼吸系统。如果痰量增多,伴随颜色等的改变,多数是疾病状态导致的,比如肺脓肿、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2.痰液的颜色
(1)黄色:见于呼吸道的化脓性感染。
(2)黄绿色:见于绿脓杆菌感染和干酪性肺炎。
(3)红色:痰液中混油红细胞,见于肺癌、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
(4)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
(5)铁锈色痰:见于大叶性肺炎。
(6)棕褐色痰:见于阿米巴脓肿。
3.痰液的性状
(1)黏液性痰:稍微粘腻,见于支气管炎、肺炎早期和支气管哮喘等。
(2)浆液性痰:比较稀薄,见于肺水肿、肺淤血等。
(3)脓性痰: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痰液,在将痰液静静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分3层。最上层是泡沫,中间层是浆液物质,最下层是一些坏死的组织沉淀,见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
这些是我们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可以简单帮助我们初步判断一下疾病,但是最终痰液中详细成分的分析,还要交由化验科用专业的仪器以及试剂来分析,准确分析出痰液中是否有细菌以及其他成分,为我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妙手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