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误会结缘,情长半世56载,生同衾死同穴,
TUhjnbcbe - 2025/5/22 10:21:00

在动荡起伏,波澜跌宕的时代,她拥有美满的家庭,一生与被爱围绕;她拥有许多人一生也追寻不到的事物:一期一会的爱情,一生一次的婚姻;她的文字温暖动人,清新美好,恰如她的人生;她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她因爱而生,又将爱撒播到人间;她见证了一个世纪的世事更迭,仍能温暖如初,她是世纪老人——冰心。

在温情中生长

冰心原名谢婉莹,于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因家境优渥,她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

幼时的冰心是实打实的“假小子”,当时的她同温婉贤淑一点也搭不上边。因为母亲病弱,无力时时看顾孩子,并且周围没有同龄的朋友,她便成日跟在父亲背后,成为了父亲的“小尾巴”。父亲谢葆璋也极爱重这唯一的女儿,同她讲祖国大好河山,亲自教她骑马打枪,将她当做男孩子来养。听着父亲的讲诉,望着眼前苍茫渺远的大海,小小年纪的冰心心中也涌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冰心和母亲关系更是亲密,两人相处模式同亲密无间的好友一般,常凑在一块儿讲悄悄话。她喜欢听母亲讲故事,母亲也喜欢女儿同她亲近。

母亲是冰心爱的源泉,正是母亲无私的爱,让她懂得如何接受爱,又如何去爱人:因着母亲,使我承认了世间一切其他的爱。

父母恩爱,家庭和睦,冰心在这样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冰心与父亲,大弟合影

初露头角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冰心决定放弃原本想要从医的志向,开始文学创作。

年9月,以“冰心”为笔名,她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反映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当时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问题。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很大反响。

此后,她又接连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对人性的压迫。

年发表了后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散文《笑》;之后又作了诗集《繁星》、《春水》,一展清新自然之风,深受读者喜爱。

冰心赴美留学前和父亲谢葆璋的合影,拍摄于年

与君初相识

冰心同吴文藻的相遇源于一场“乌龙”。

年,23岁的冰心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并获得美国威尔斯利研究院的奖学金,赴美留学。彼时,22岁的吴文藻也是清华众多赴美留学的学生之一。所谓无巧不成书,当时互不相识的二人同时登上了从上海开往美国西雅图的邮轮。

此前,冰心接到昔日老同学的来信,希望她能够帮忙关照一下船上同样奔赴美国留学的弟弟吴卓。上船的第二天,冰心就托同窗好友许地山去找吴卓。许地山一时疏忽,竟将同个船舱的吴文藻错认成是吴卓找了来。经过一番交谈,才知道是认错了人。

吴文藻

两人闲谈时,吴文藻问冰心是否读过几本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冰心坦然直率地说没有。

吴文藻直言相劝:“你学文学的,这些书你都没看!这次出去,要多读一些书,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

当时,冰心已发表过好些作品,在国内已是小有名气。所遇之人无对她百般示好,所听到的也多是赞扬溢美之词。只有吴文藻这个愣头青,上来便说你该多读些书,连个弯都不带拐的。直把冰心说得赤红了一张脸,不知如何应和。但正是他的直言不讳反倒让冰心觉得吴文藻性格率真,为人真诚,可以与之深交。也因为这一次并不算太愉快的谈话,冰心开始留意起这个耿直的年轻人。

冰心于年8月乘船前往美国留学

“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到达美国后,昔日同学好友具各奔西东。冰心到校之后,收到许多好友的信函,有表达仰慕之情的,也有盼望结交的,冰心都以一张明信片回之。只有吴文藻,冰心细心地回了一封信。自此开始,两人书信不断,聊文学聊人生聊理想。长此以往,情愫渐生。

有一次,冰心因病住院,新病未愈,昔日旧疾又复发了,医生要求她修养半年,冰心不得已住进了疗养院。起初吴文藻并不知情,等他从同学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医院看望冰心。冰心心中烦闷燥郁难以纾解,吴文藻便温言细语地安慰她,叮嘱她好好养病,照顾好身体。冰心深受感动。

相处日久,两人的感情也慢慢升温,冰心在吴文藻心中的形象愈是完美,他甚至曾一度觉得自己配不上冰心,自己家中虽不贫困,但也称不上富裕,比之谢家自是多有不及,自觉给不了冰心更好的生活。但想到要放弃这段感情,心中又千般万般不舍,如刀割斧砍一般。

年,冰心因患肺支气管扩张吐血,住进了疗养院

一日,两人相约湖上泛舟,期间吴文藻多次欲言又止,经过一番心里斗争,他最终鼓起勇气向冰心表达了想要同她共度一生,相伴终身的想法。

以吴文藻有些木讷呆板的性格,能够说出这样直白地表达情意的来话,必定是对那个女子爱到了深处,爱到了极致。

但冰心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头脑,多年良好的教育让她在这一刻仍保持着女子的矜持。再者婚姻与恋爱并不一样,前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后者多是风花雪月。而且一旦成婚,他们便组成了一个家,她就要担起妻子的责任来,同独身时不再一样了。此外,在冰心心中,婚姻是神圣且崇高的,需慎之又慎,因此她没有立即答允他的求婚。

经过一晚的深思熟虑,她最终答应了吴文藻的求婚。虽然心中知晓父母并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但出于小女生欲迎还拒的小心思作祟,她便同吴文藻说:“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我不能最后决定,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最后定下来”。

年,冰心应邀回母校燕京大学任教,吴文藻则决定继续留美攻读博士学位。冰心动身回国之前,他托冰心将一封求婚书带回给国内的谢家父母。那封求婚书写得情真意切,朴实动人,字里行间都是对冰心的钦佩与爱慕。

吴文藻在信中赞冰心:是新思想和旧道德兼备的完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不外如是。

谢家二老思想开放,完全尊重女儿的意愿,况且吴文藻言辞恳切,为人又朴实,便欣然同意了这门婚事。

年,两人在南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了婚礼,那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两人成婚后,冰心将生活中的一切都打理得妥帖。在旁人看来,吴文藻或许木讷,但在冰心眼中,爱人的这点木讷也是单纯可爱的,她还主动保护着他这份单纯。

年1月7日,冰心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对冰心来说,母亲是良师,也是益友,是彼岸,也是心灵的归港。母亲的逝世让她悲痛难当,只觉得世间一切都是空茫茫的。内心空虚,落不到实处,只无比希望这只是醉梦一场,梦醒,母亲还在身旁,牵着她的手,同她讲小时候的故事。

一年之后,冰心和吴文藻的第一个孩子吴平出生。孩子的出世,将冰心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拉了出来,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一些欢乐。她一面照顾着丈夫和孩子,一面积极地投入到写作中,生活平淡而安稳。

冰心和吴文藻一家

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风雨飘摇的60年代,吴文藻和冰心先后受到冲击。吴文藻被划为右派,而冰心被关进“牛棚”。在那个沧海横流的年代,为求自保而夫妻反目之事并不在少数。但在那历尽艰苦的年月里,冰心和吴文藻始终不曾放开彼此的手,两人互勉互励,一路风雨同舟。

年,吴文藻因脑血栓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痛失所爱的冰心并未一味地沉湎于丈夫去世的悲痛中,年,她写下了《我的老伴——吴文藻》,记录两人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

年2月28日,以文字温暖了无数人的世纪老人冰心与世长辞,享年99岁。

阔别15年的一对爱侣终于经年之后以另一种形式相聚了,应冰心“死同穴”的遗愿,两人合葬,骨灰盒上赫然并排写着:

江阴吴文藻,

长乐谢婉莹。

一场错认,误打误撞成就了一段历经半个世纪的情长,携手相伴56载悠悠岁月。

虽然冰心此前说过并不盼来生。但我想,她终是希望有来生的吧,盼望来世能与吴文藻再续前缘,再做一世夫妻,再陪他终老,陪他白头。

麦苗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误会结缘,情长半世56载,生同衾死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