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生命至上,肺肝胆胰脾胃肾,治癌救命无段不
TUhjnbcbe - 2025/3/11 2:35:00

随着现代精准外科范式的建立,利用术前和术中的多种影像全面助力外科手术是大势所趋。今日,医院——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精选病例及临床学术论文,各专家团队运用IQQA全定量三维重建技术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多发肺磨玻璃样结节肺段切除术等各类精准外科手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01、腹腔镜下吲哚菁绿双荧光染色解剖性肝Ⅳb段切除治疗肝细胞癌

作者:医院叶钢,张涛;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勋,陈明易,王宏光

《腹部外科》年第33卷第3期

解剖性肝切除已成为治疗肝细胞癌的首选方法,而位于肝Ⅳb段的肝癌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是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最佳适应症。目前腹腔镜解剖性肝Ⅳb段切除的难点在于目标肝段范围的标记以及肝实质离断过程中断肝平面的确定和引导。王宏光教授团队在国内较早采用了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双荧光染色,从而精准地引导手术。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年11月至年1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10例采用腹腔镜下ICG双荧光染色行腹腔镜下肝Ⅳb段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应用价值。所有病人术前均完善增强MRI或增强CT,并通过IQQA全量化三维重建进行手术规划。

根据IQQA术前三维重建决定染色方式,若肝Ⅳb段由1~2支肝蒂供应则选择正染法,若由≥3支肝蒂则采用反染法(图1B~C)。10例病人中8例可见术中肿瘤荧光显像;肝Ⅳb段ICG荧光染色方式:1例采用正染,9例采用反染。全腹腔镜下完成10例手术,无术中输血及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min(95~min),平均出血量为ml(30~ml)。

本研究所采用的ICG双荧光染色法腹腔镜解剖性肝Ⅳb段切除可以通过术前三维重建确定目标肝段的肝蒂数量,术中以腹腔镜超声全程确认管道结构并引导离断,保证目标肝段的缺血范围和术前三维重建拟切除肝段形态一致后进行反染,从而精准标定肝Ⅳb段和肝Ⅳa段间的立体界面。

结论:“综上所述,腹腔镜下ICG双荧光染色解剖性肝Ⅳb段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联合三维重建及术中腹腔镜超声应用有望提高肝段染色成功率,帮助肝胆外科医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

02、IQQA-3DLiver系统评估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医院王开宇,马作红,李文心,尚海,何忠野,冯照强,华向东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年3月第3卷第1期

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是主要针对因剩余肝脏体积较小而不能接受大范围肝切除术的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而设计的。IQQA-3DLiver系统可在术前评估中为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量化信息。现将医院经IQQA-3DLiver系统精准评估后成功进行ALPPS手术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61岁,因主诉上腹胀7d入院,术前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术前运用IQQA-3DLiver系统对肝脏和肿瘤体积进行精确评估(图1E)。评估结果显示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可能大,因此决定行ALPPS手术。

完善术前充分准备后,于年5月13日行ALPPS第1步手术。术中发现患者肝脏有轻度肝硬化,肝右叶巨大肿瘤17cm×15cm大小,占据右半肝,术中诊断为肝癌。患者左半肝体积较小,结合术前ICGR15及IQQA-3DLiver系统重建结果分析,剩余肝脏体积不足以代偿正常肝功能,拟行ALPPS第1步手术。

术后第17、26天复查腹部CT,再次应用IQQA-3DLiver系统评估肝脏体积(图1F、1G),发现剩余左侧肝脏体积明显增大,>cm3(图2),因此于术后第28天进行ALPPS第2步手术。

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肝衰竭表现,顺利出院。术后病理示肿瘤最大直径为18cm,为肝细胞癌。复查CT(图1D、1H)未有复发迹象,且剩余肝脏体积仍然>cm3。现已随访55个月,患者状况良好。

结论:“综上所述,IQQA-3DLiver系统可以通过术前模拟手术来精确评估剩余肝脏体积从而成为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评估手段,对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ALPPS病例即根据IQQA-3DLiver系统成功对其肝脏体积变化进行精确评估后成功完成,并且预后良好。”

03、三维重建在指导多发肺磨玻璃样结节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潍坊医学院王高鑫;医院郝长城;医院徐统震,胡德宏,王秋艳,张振江

《潍坊医学院学报》年第42卷第3期

随着薄层CT扫描在临床查体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肺内小结节被发现,其中特别以多发磨玻璃结节为主。目前肺癌的标准术式仍是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有研究发现,直径<2cm的小肺癌,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的术后效果基本相同。目前制约肺段切除术发展的瓶颈是肺内血管、各级气管的变异,肺内小结节的定位,段间平面的处理等。特别是GGO的处理,是否能够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同期手术切除,是GGO手术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能够精准定位,行肺段切除术,能够更好地保留肺组织,保留患者的肺功能。

近年来,三维智能定性定量分析系统(IQQA)的临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相较于传统CT平片,三维重建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肺内多发结节的位置、所在的肺段、各肺段走形的血管支气管以及肺段切除的大致范围,构建更加精准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手术规划。本研究采用EDDA科技公司的IQQA三维重建软件,精准定位肺内结节位置,取得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选取医院年5月1日~年10月1日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符合入组标准(直径≤2cm的周围型小结节;手术侧GGO数量≥2个;GGO为原发肿瘤,非转移瘤等条件)的患者25例。根据IQQA三维重建的使用情况将其分为IQQA三维重建组15例(IQQA组)和非IQQA三维重建组10例(非IQQA组)。

IQQA组患者将CT扫描数据导入到IQQA系统中,对肺、结节位置支气管、血管等解剖结构行三维重建处理。对拟切除肺段位置、大小进行量化评估。术前和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重建图像,多角度、全方位地调转视野,明确肺小结节的定位、明确有无变异支气管、血管走形,所属肺段以及行单肺段切除、联合肺段切除等。

进镜探查后首先快速定位各个结节的位置,根据术前三维重建结果结合无创定位法总结出快速定位的方法,缝线标记结节位置。收集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包括患者肺功能及手术时间、定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相关数据。

定位结果:IQQA组15例患者共计32枚结节从进胸后定位至缝线标记为止定位时间为(10.35±4.74)min,非IQQA组的定位时间为(15.62±5.34)min,两组定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重要结构辨认结果:IQQA组15例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亚段)切除术,定位结节准确性为89.13%,术中准确辨认靶段支气管47例(%);亚段动脉实际切除45段,准确率91.84%;静脉切除51段,准确率92.73%。

在手术中使用IQQA系统能够缩短结节定位时间,准确辨认结节所在靶肺段,术前明确有无支气管、血管变异能够极大缩短手术时间。解剖肺段切除的段间平台的分离可通过IQQA系统进行处理,通过三维重建的指示可明确供应肿瘤的动静脉,在进行靶肺段的段间平面分离时,保证有足够的切缘,以减少肺段切除中手术切缘不足的情况。

结论:“本例研究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均达到精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标准,无漏切、多切的情况发生。临床观察表明,IQQA系统可指导手术方案,提示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达到精准肺段切除的标准,能够在术中准确定位小结节,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可使肺内磨玻璃结节的患者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达到最大获益。”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至上,肺肝胆胰脾胃肾,治癌救命无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