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文兰jordan医学界呼吸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涉及方方面面!速来收藏
肺功能是诊断和评估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正确的解读肺功能报告是呼吸科大夫的基本功。那么,大家真的读懂了肺功能报告了吗?知道了报告解读中哪些常见的“坑”吗?
年10月8日-10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主办的第六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在上海拉开序幕。让我们医院肺功能科杨文兰教授的思路,一起走进肺功能知识的宝库吧!
(一)肺功能概述
肺功能检查是医学计量测试技术,通过对呼吸气体的容量、流速、压力、呼吸气体成分等参数进行测定,判断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检查内容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肺量计检查)、肺弥散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等多项内容,其中以肺通气功能检自最为常用。目前肺功能测定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肺通气功能检查。
那么临床上解读肺功能报告有哪些要点呢?下文见分晓!
(二)评价肺功能检查的质量
肺功能报告质量过关的前提是医生和患者掌握检查动作要领,医生也可以通过流量-容积曲线判断患者动作是否准确(图1)。杨文兰教授强调,严格的质量控制是肺功能测定的生命线。那么有些动作要领呢?
表1
图1因动作不规范而出现流量-容积曲线异常。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合格的肺功能检测呢?单次肺功能测试可接受性标准:
表2
虽然临床上要求患者肺功能检查时呼气至少6秒,那么如果呼气时间延长至呼气终止,检查结果是否有差异呢?
答案是肯定的。年肺功能操作指南指出,肺功能检测的呼气终止标准是用力呼气结束(以往使用测试终止)。杨文兰教授指出,呼气终止不等于测试终止,它包括以下三个标准:1、在至少1秒内,容量变化小于0.L(一个“平台);2、达到了15秒的用力呼气时间(FET);3、可重复性容许的范围内,必须在多个测试中,观察到的最大用力肺活量(FVC)呼气终止不等于测试终止。没有最小FET的要求,但如果用力吸气肺活量(FIVC)-FVC大于0.L,或5%的FVC(取较大值),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FVC测量不可接受。
(三)判断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肺功能结果需与预计值相比较。预计值受种族、年龄、身高、体重、体力活动、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尽量选取相似人群的顺计值。我国4-80岁人群的肺功能相关指标预计值和正常低限如下图(图2)。如果采用国外肺功能顺计方程,应考虑种族差异,使用种族校正系数。此外,注意预计值方程的年龄适用范围,儿童预计值与年龄呈正相关,成人预计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图2我国4-80岁人群的肺功能相关指标预计值和正常低限。
目前,国内肺功能预计值应用仍存在不足。其一,预计值的适用范围不同,高龄老人,特别矮小,特别肥胖,强劳动者,运动员等不同人群,采用通用的预计值时,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