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刘迅王晨曦
通讯员刘望
咳嗽、心慌、胸闷、上气不接下气......“会呼吸的痛”你有没有经历过?
今年5月2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专家表示,只要通过及时正确的诊断,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哮喘完全可控。
“世界防治哮喘日”义诊走进校园
支气管炎不是哮喘
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高亚东指出,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表现为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病史,以及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而慢性气道炎症是由多种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和气道上皮细胞参与的非感染性炎症(不是细菌病毒引起)。因此,把哮喘当作感冒、支气管炎,用常说的“消炎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治疗是无效的。
高亚东提醒,当出现反反复复、间断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症状时,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详尽的病史、症状发作特点,再结合肺功能检查,来诊断是否患上哮喘。
那么哪些因素会诱发哮喘?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治医师钟金南表示,过敏是哮喘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成人哮喘50%以上,占儿童哮喘80%以上。在诊断哮喘的同时,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包括常见的吸入过敏原(尘螨、蟑螂、猫狗宠物、霉菌、花粉等),对于有湿疹和食物过敏史的还建议纳入常见或可疑的食物过敏原检测。此外,例如感冒(病毒感染)、接触烟雾或空气污染物、剧烈运动、气候变化、情绪激动、某些药物等因素,也可能会使哮喘症状急性发作或加重。
哮喘需要规律治疗长期管理
高亚东表示,作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往往反复发作,过敏炎症就如同一座冰山,时而浮出水面(表现出症状),时而沉下水面(症状缓解期),但冰山依然存在、不断形成,等待下次再浮出水面,表面上虽然“风平浪静”,但水面下实则“冰块聚集”。
如何做好哮喘管理?高亚东建议,首先应尽量避免过敏原和环境诱发因素。第二,应规范药物治疗,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应缓解用药“治标”,迅速减轻症状,常用药物为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哮喘的慢性持续期,应控制用药(抗炎治疗),需长期规律用药,逐步调整,来达到控制过敏炎症、降低发作风险,相对“治本”,常用药物为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等。第三,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目前唯一可改变过敏自然进程、兼具预防和治疗双重意义的对因治疗,针对特定的吸入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诱导形成免疫耐受,使免疫反应趋于平衡,降低过敏反应发作的敏感度,达到“治本”的目的。
钟金南提醒,强烈的情绪变化易诱发哮喘,哮喘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兴奋、激动等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同时哮喘患者要常备哮喘控制类药物并随身携带急救吸入式气雾剂,以便哮喘发作时能及时使用。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