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复制链接]

1#
专业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导语: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类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异质性呼吸道疾病,常出现反复咳嗽、胸闷等临床表现,伴有可逆性气流受限。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疾之一。

01儿童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1、疾病现状

据WHO调查结果表明,全球儿童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儿童哮喘发病率约为53.7%;德国儿童哮喘发病率约为5~10%。中国三次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年、年和年14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分别为0.91%、1.97%和3.02%,而乌鲁木齐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24%,其中学龄期儿童哮喘患病率高达1.29%。

到年,预测全球约有1亿儿童罹患哮喘,哮喘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提出儿童哮喘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哮喘症状,避免急性发作、降低气道不可逆损害等。虽然GINA的推广与实施,使得哮喘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整体控制效果仍不理想。

美国平均每年约有1/6的患儿因哮喘急性发作而前往急诊就诊,西欧国家儿童哮喘未控制率高达53.5%,中国每年约有66%的患儿哮喘频繁发作。控制效果不仅与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护理有关,还与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存在密切联系。

哮喘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决定了患儿需要接受长期规范化的治疗与管理,单纯凭借急性期的治疗是不够的。因此,对学龄期哮喘儿童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学龄期是儿童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儿童自我责任感加强,关心自身健康问题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期哮喘儿童逐渐承担起自我照顾的任务,虽然此时患儿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依然无法完全应对疾病给心理和身体带来的伤害;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多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对患儿的教育较少,导致其疾病认知水平不足,这些原因均不利于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培养与发展。

2、学龄期儿童哮喘的概况

学龄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知识、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阶段,此时自我管理行为的培养是非常脆弱的,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偏移。哮喘作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反复发作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的发展。

由于哮喘病程长、反复发作,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特点是开始足量、慢慢减药、长期维持,开始足量可以在哮喘急性期快速控制病情;为了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缓解期时慢慢减少剂量,避免疾病出现反弹;服用最小剂量维持数月、半年甚至是多年,从而降低哮喘的复发率。

目前,控制哮喘的主要方法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是控制疾病的关键因素。东西方思想文化存在差异,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是药三分毒”,家长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会对患儿的生理心理造成影响,自行减少药物的剂量。

患儿病情逐渐稳定,躯体无明显不适,家长在不清楚坚持服药重要性的前提下自行减量甚至停药;患儿服药方案的复杂性即每天服用药物种类越多或服药次数越多;患儿上学早、起床晚、外出忘带药等原因,均会造成患儿服药依从性下降。归根结底是由于患儿及家长对疾病认知不足,遵医嘱服药意识淡薄。

学龄期哮喘儿童在学校的时候需要独自完成服药任务,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及家长服药方面的宣教,内容应涵盖按时、按量、按次及坚持服药四个方面,以免患儿在不清楚遵医嘱服药重要性的前提下,而出现自行停药或减量,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儿童哮喘的治疗目标包括:有效控制哮喘症状、避免哮喘急性发作、维持肺功能水平等。

指南提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作为评估疾病控制的重要工具,虽然有利于患儿自我监测疾病控制状况,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完全反映哮喘控制水平。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不仅是哮喘急性发作的根本原因,还是疾病控制与否的关键。

02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影响因素,患儿及家属需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患儿的年龄、民族、病程等。11-14岁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要优于7-10岁的哮喘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逐渐增强,对自身的健康问题更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