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5个伤脾胃的习惯,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复制链接]

1#

脾胃到底有多重要?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黄帝内经》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论》,中医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门诊上来看病的人,几乎10个里面8个脾胃有问题:湿疹、便秘、月经不调及各类小儿疾病......那很多朋友会问:怎么调理脾胃呢?调理脾胃没有秘诀,就四个字:好好吃饭。

很多人吃了一辈子饭,都不会吃饭。因为自己不会吃饭,把脾胃弄伤了。吃饭这件事,很多人最常犯的5个错误方式,一定要改过来。

1、拼命吃水果、喝凉茶人熬夜多,加班多,难免心浮气躁,所以怕上火,怕口干舌燥,怕便秘的一大把,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就是拼命吃生冷水果,凉茶给自己灭火呀~所以当脾胃运化它们时,需要比热汤热饭消耗更多阳气。时间久了,是会导致你脾肾阳虚的。

那有人会说水果维生素含量高啊?可以美容?减肥?通便啊?其实,蔬菜的维生素含量绝对不比水果低,更何况能被你身体吸收的营养才有意义。

当吃多了生冷水果,脾阳都不足了,大便都不成形了,那维生素含量再高也没意义了。至于说水果通便,门诊上遇见过每天吃8根香蕉,却仍然来找大夫通便的病人。还有美容,脾胃虚寒气血生化不足了,脸上气色能好到哪里去呢?所以水果不要任性吃,小儿更应该适当吃为妙哦。

2、过食肥甘厚味,不吃主食

奶油,芝士,烧烤,三文鱼,牛排......近15年来,也许是我们餐桌最为丰盛的时代。这点在小儿身上尤其凸显,很多脾胃不好的小儿来门诊看病,一问平时的饮食情况,回答出奇得统一:只爱吃肉。当摄入量超过脾胃承受能力之外时,那些代谢不完的高脂肪,高蛋白质就会慢慢堆积在体内形成湿气和痰。

痰停在哪,病就在哪。停在肺里给你来个支气管哮喘,停在鼻子可能就是个过敏性鼻炎。所以中医自古有句老话,肉生痰,鱼生火,青菜豆腐保平安。中医还有句好话,五谷为养,最养人的是不是大鱼大肉,是稻谷米面主食啊。

3、不按时吃饭,狂吃或不吃

你是不是很久没有坐下来好好的吃顿饭了?

早上为了赶时间,在路边早餐店随意的点了一份早餐,边吃边赶向即将到站的公交车;晚上下班回到家,只一心挂念着昨晚刚更新完的电视剧,可能连自己吃的什么都不知道;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休息,早晨睁开眼睛的时候,手机已经显示十点多了,索性早餐午餐一并解决了。......其实从小我们就被父母输入了正确的饮食观: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要细嚼慢咽,不要三扒两嚼;要保证饮食均衡,不要挑食偏食。了解下中医的子午流注,你就会明白:早上7-9点是胃经运行时间,这个时间段里,你就应该吃早饭;而9点-11点是脾经运行时间,就是它帮我们运化营养的时间。

如果你非要反着来,在该吃早饭时,让它无米可炊;在晚上它该休息时,却狂吃啤酒辣子鸡宵夜,让它加班透支。很多时候,你能吃多少吃多久,不过依仗着脾胃顶你。也许你有一百个不好好吃饭的理由,但要学会好好爱自己。

4、狼吞虎咽,填饱肚子

生活节奏快,如果不催着孩子快点吃完,哪有时间学英文学钢琴学奥数呢?而中医呢,早在唐代孙思邈就极其推崇细嚼慢咽了。人长牙齿就是为了咀嚼的,如果把牙齿的任务都扔给胃来完成,这对胃也是一种负担。在清代养生著作《老老恒言》里有说到入胃有三化:

一火化,烂煮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说白了,牙齿是替胃打工的。

5、吃过辣过甜,饮食不节

内经早有记载:食物有五味酸、苦、甘、辛、咸。而五味对应五脏,吃得太甜会使脾气濡滞,胃气薄弱;吃得太过辛辣,辛热就容易产生胃热,灼伤胃阴。很多人会说上班太累了,要么吃点水果烧烤对付过去算了,要么狼吞虎咽扒几口算了。《脾胃论》早写道:饮食不节则胃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

民以食为天,这5个常见错误的饮食习惯,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可是很多人都在明知故犯,有些人没有警觉性,甚至不以为然......想想看,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身体生病,你又去求医求药,就算再高明的大夫,再神的药,能够代替你好好吃饭吗?#优质作者榜#

所以,千万不要缘木求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今天起,学会好好吃饭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