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来,“白肺”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咳嗽不停是白肺的表现#
#白肺的明显表现是气紧#
#形成白肺的原因#
#男孩咳嗽发热在家硬扛一查是白肺#
#重症白肺死亡率40%以上#……
诸如此类的各种词条让大家人心惶惶。许多老年人因有基础病+新冠感染,无发烧、咳嗽症状拍片却呈现白肺;中青年本以为慢慢恢复却持续咳嗽发热症状越来越重最终查出白肺的比比皆是…白肺,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危险?
白肺一般是指重症肺炎在X光检查下的表现,肺部呈现一大片白色状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还会有其他脏器功能的障碍。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肺泡里充满空气,进行CT或者是X线检查时,射线穿过肺泡它的影像表现应该是黑色区域,但是当肺泡里边出现炎症和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肺泡就被这些渗出液或者炎性细胞所填充,射线穿不透,在影像学的表现上就出现了白色区域,白色区域反映出来的是渗出物的影像学的表现,并不是说肺脏的组织和实体变成了白色。”
焦雅辉还表示,随着渗出液的吸收、炎症的消退,“白肺”的表现也会逐渐消退,就是说肺部的影像学表现会回到正常的黑色区域,而且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白肺”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肺炎表现。
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特别要注意老年人“沉默性缺氧”的发生,患者没有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只是表现为精神不振、反应较慢等现象,但事实上肺部已经严重缺氧。
其次是有较多基础病的人群,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移植、肝移植、或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以及有心脏病、中风史、慢性肾脏病、肺气肿、长期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重要器官慢性疾病史人群。
还有一个具备普遍适用性。就是转阴后持续性咳嗽、胸闷、气短,时间在两周以上甚至更长。不要因为转阴就对这些遗留问题淡然处之,积极应对才能减少风险。
1、咳嗽
咳嗽并不一定都是白肺情况,也可能只是支气管炎症,一般阳康后会有1-14天的咳嗽恢复时间,这是在给我们的身体“清理战场”,但如果除了咳嗽之外还有如发烧、咳血;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慢性咳嗽;症状愈发加重等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
2、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一分钟大概30次,精神状态较差且不见好转。
3、观察血氧饱和度
血氧指标是反映人呼吸功能状态的关键指标,氧气吸进去在血液里的分布浓度可以靠血氧仪来监测,原理是通过红外线对指尖末梢循环进行监测,但也需要通过症状和体征来进行综合鉴别。正常人群指标应该高于95,血氧饱和度检测低于93%则需要引起一定重视,但一些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可能已经耐受,指标也会低于93。而老年人低于95%医院做CT检查。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老年人基础体温偏低,感染后可能不发烧或轻微低烧,一定要重点观察体温、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保持警惕性。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龚子龙表示,白肺一般多发于老年人,年轻人如果症状较轻的话,一般治愈起来不是很困难。而较严重的白肺患者可以“保住命”,医院复查治疗。
图片来源:新浪热点
他还介绍到,主要指导手册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主要手段有抗病毒、激素抗炎、呼吸治疗等。在患病早期,可以给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比如阿兹夫定和利托那韦片(Paxlovid),但这些抗病毒药也只是减缓症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阿兹夫定也有服用禁忌,比如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所以还是要在医生建议下服用。
同济大医院呼吸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黎表示,重症的白肺患者,死亡率在40%以上,还是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要想让肺恢复到本来干干净净的状态,是比较难的,绝大部分患者会留下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
根据专家表示,白肺并不能预防,但可以提前预警,同时也可以适当的情况在家做做运动,提升自己的身体免疫力:
1、家中必备“血氧仪”
对于家中有老年人的情况,最好自备一个血氧仪,随时检测,以便及时发现特别情况。
2、自测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心率
如家中没有血氧仪,可以自测在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如果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或者排除发烧等其他因素,心率大于次/分,就需要警惕,此时身体可能已经缺氧了。
3、接种相关疫苗
新冠疫苗接种时间超过半年后,可补种加强针;阳康可在康复后6个月接种加强针;
图片来源:快看、央视网
4、呼吸操改善肺部功能
专家表示,日常可以通过简单的两套呼吸操来改善我们的肺部功能。第一个是缩唇呼吸:慢慢吸气3秒时间,起到对肺部正压的效果,随后慢慢呼气6秒时间,起到锻炼肋间肌肉及肺泡功能的效果。第二个是腹式呼吸法:吸气并腹部鼓起,随后呼气并腹部凹下,起到锻炼膈肌功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扩胸运动,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臂水平外展在身体两侧,举过头顶双手交握,同时再向上提,上提吸气,回落吐气。
不必过分担心,但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