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支原体肺炎来者不善,由点到面逐步发威,不少幼童和学生中招,一些成年人也受到感染,平静的生活被打乱,关键是折腾的时间不算短。
宝妈程姐就是这样,家里两个小孩,大宝上四年级,小宝上一年级,两个小孩先后中招,确诊支原体肺炎,刚开始没啥症状,蹦蹦跳跳,但慢慢蔫下来,开始发热、低烧、干咳,后来出现气喘、白痰、高烧。
万幸的是,两个小孩都没有出现肺炎,病情受到控制,不过用药发现大宝阿奇霉素耐药,及时更改罗红霉素后好转。中后期根据医生建议用一些中药调理,小孩不喜欢中药,每次都弄得鸡飞狗跳,不过总算哄好了。掐指一算,两个小孩从发病到完全好彻底,已过去一个月。
小孩是家里的心肝宝贝,支原体肺炎突袭,病的是小孩,慌的是家长。
支原体肺炎是可传染的疾病,但不是传染病,有3个“杀手锏”:
1、支原体肺炎可合并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乃至新冠病毒,从“单个作战”变成“联合捣乱”,威力大增。
2、前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判为着凉、感冒,而且治疗周期很长,基本两周以上才见起色,容易耗尽耐心。
3、除了可传染,还会诱发痉咳、高烧等问题,大人还可以扛一扛,小孩子根本熬不起,很快家里会乱成一团。
鉴于当前支原体肺炎仍在兴风作浪,医院人满为患,有必要分享几条浅见,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主要是3个误区,2个心得,共5句心里话。
第一个误区:去医院就诊不加防护——支原体可交叉感染,不注意防护就会被传染。
当前秋冬之交,呼吸道感染病多发,但不一定是支原体感染,有的家长心比较大,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急匆匆抱着小孩就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医院里有几个小孩是支原体感染,一阵咳嗽就会传染了。
问题是,去医院查的是感冒,咽炎等,结果都染上了支原体,要过好几天才发作、加重,这个完全就是自找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严加防范。
第二个误区:支原体肺炎就是要拼命治——其实支原体感染后重点是防重症。
支原体感染后,不是所有人都会变成肺炎,也不是所有肺炎都像白肺那样,有效的识别信号是观察三天,看咳嗽发热和精神有无好转,没有缓解就要警惕了。
支原体肺炎的轻型,病程大多7—10天,一般预后较好,无后遗症。如果是39度以上的高热,持续3天以上或连续反复发热超过5天,伴有气促、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重症,要及时送医,可通过影像学确认。
第三个误区:小孩平时不舒服就用抗生素——支原体难治的原因之一就是阿奇霉素耐药。
程姐的大宝这次就是及时发现阿奇耐药,及时更换用药方案才避开严重问题,阿奇霉素是好药,很多人耐药是硬伤,虽然有更好的用药替代方案,但对年龄、发育和口腔都有要求,或带来副作用。
阿奇霉素是如何耐药的?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就开吃,症状刚缓解就停药,不按疗程来,结果就耐药了。
体会之一:支原体可预防,也可自愈,但不能瞎折腾。
家长其实做错了不少事:一边是怕传染,但必要的防护没做到位;一边是想提高免疫力,但小孩吃太多甜食,还乱吃抗生素;一边想尽快给小孩退热,但怕小孩尿床又不给足够的水,等等。
支原体感染轻症是可以自行痊愈的,也就是说依靠人体免疫系统就能搞定,前提是不乱吃药,抗生素为什么不能乱用?因为它们副作用是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肠道是很重要的免疫器官,这就相当于给支原体助攻,自毁长城。
体会之二:治疗支原体肺炎,现代药物用对了见效很快,中药也能帮上忙。
确诊了支原体肺炎,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必要时雾化、洗肺,越早治疗越主动,而且最好查清楚有无合并细菌感染,遵医嘱联合用药。网上“用药三件套”可能管用,但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小孩,根据检查结果和医嘱用药才放心。
中医治疗支原体肺炎,不是奔着消灭细菌微生物去的,而是提高免疫力,激发内动力去防、去治。所以“通用方”麻杏石甘汤可退热、清肺、镇咳,另外加一剂“芍药甘草汤”补充体液,方子剂量要随孩子症状酌减,防止伤正耗阳。
在恢复阶段,用中药汤、中成药也有化学药比不上的优势,可用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颗粒、玉屏风散、生脉饮等调理,前提是准确辩证和遵医嘱用药。
总之,一场支原体肺炎偷袭,让家长们从慌乱变成熟,也是好事,希望这些能给大家启发和帮助。